新聞資訊
【充氣泵廠家】車子爆胎后該如何自救?
- 分類:行業新聞
- 作者:Lu Fei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9-07-22 11:09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據統計,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,10%是由于“輪胎”故障引起的,這其中70%的輪胎故障起因都是爆胎。如果說,汽車發動機是人的心臟,輪胎,就相當于人的腳。它直接關系到汽車的行駛安全。但在爆胎之前,也會有一系列的警示工作,你知道嗎?
【充氣泵廠家】車子爆胎后該如何自救?
【概要描述】據統計,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,10%是由于“輪胎”故障引起的,這其中70%的輪胎故障起因都是爆胎。如果說,汽車發動機是人的心臟,輪胎,就相當于人的腳。它直接關系到汽車的行駛安全。但在爆胎之前,也會有一系列的警示工作,你知道嗎?
- 分類:行業新聞
- 作者:Lu Fei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9-07-22 11:09
- 訪問量:
據統計,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,10%是由于“輪胎”故障引起的,這其中70%的輪胎故障起因都是爆胎。如果說,汽車發動機是人的心臟,輪胎,就相當于人的腳。它直接關系到汽車的行駛安全。但在爆胎之前,也會有一系列的警示工作,你知道嗎?
1、提到「防爆胎」,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胎壓監測。
它是影響輪胎壽命的關鍵因素,氣溫變化,胎壓也會發生變化,要確保胎壓始終處于標準值,過高或過低,都有可能會引起爆胎。胎壓的測量和調整,在輪胎冷卻的狀態下會更精準。定期檢查汽車的氣門嘴、氣門芯,是否有故障。但肉眼有一個致命弱點,不易察覺到慢漏氣的情況。這時,可以用輔助神器——胎壓監測設備了!在行車過程中,只需注意儀表盤上的胎壓指示燈是否有異常。據相關測試證實,胎壓監測設備,可使車胎壽命延長40%,油耗節省5%。另外還可以用領度充氣泵給輪胎檢測氣壓,沒氣及時充氣
2、引起爆胎,最直接的原因是:過度摩擦 和 輪胎的老化。
輪胎的材料主要是橡膠,長年風吹日曬難免會有磨損,定期給輪胎做“體檢”就很有必要了。
新胎一般厚度在8mm左右,當磨損到1.6mm左右時......別猶豫了,趕緊去換車胎吧,這樣的輪胎,行駛在濕滑的路上,真的步步驚心!而老化后的輪胎,表面會出現大量的裂紋,影響輪胎的使用,輪胎的使用壽命大概在2~3年,記得及時更換。除了“壽命”,輪胎還有保質期,輪胎的保質期各有不同,最好是選擇出廠不超過3年的輪胎。
3、適時清理一些潛在的危險,對防爆胎很有用!
輪胎紋路中,常常會卡入石子、鐵釘等堅硬物體,要及時清理,否則這些異物會慢慢刺穿輪胎,增加爆胎風險。
那換個聽起來很厲害的「防爆胎」呢?
答案是,遇見特殊情況一樣爆胎,雖然爆胎幾率比普通胎低,但爆胎后處理難度會更大,
錢多任性的,可以選它!
4、給輪胎換位,是防爆胎的方法之一。
汽車的四個輪子,就像人的左右手,使用頻率、工作條件以及負荷是不一樣的。必要時,可以前后輪對調,可避免因磨損過度造成的爆胎,經常跑高速的車輛,最好每行駛一萬公里就對輪胎進行一次換位。行駛中,如果發現定位不良、跑偏或搖擺,就要校正了!車不正,難行萬里路。定期對車輛進行四輪定位檢查,讓輪胎和車體保持最佳角度,修復輪胎的不正常磨損,可以有效防止爆胎。
5、造成爆胎的罪魁禍首,其實是你自己!
車在高速行駛時,如果轉向過猛,最直接的后果可能是翻車,其次是爆胎。在出廠時,每條輪胎都已經被限定了“抗壓能力”。一旦車輛實際載重和車速超過了這個標定范圍,它就會用爆胎的方式來表達“不滿”。保持良好的駕駛習慣,能決定輪胎的壽命。避免原地打方向,造成輪胎局部磨損。還要盡量避“坑”,以免擠壓力大,形成鼓包。
6、輪胎的日常保養和維護,也會減少爆胎的可能性。
油類、化學物品、硫酸、油漆等物質,對輪胎具有腐蝕性,行車途中遇到這些物質,需要盡量避讓。每年5-10月是爆胎高發期,溫度過高、陽光直射都會加速輪胎老化,影響性能,夏天,如需長時間停放,最好選擇陰涼的地方。車胎被硬物損壞車胎后,即使沒有漏氣,也要及時修補車胎。
教你爆胎后如何保命!
爆胎一般分兩種情況:
前輪爆破
第一步:雙手緊握方向盤,盡量控制前進方向;
第二步:方向穩定后逐級減檔,緩慢松油門減速,并反復輕踩剎車靠邊停。
后輪爆破
可反復輕踩剎車,慢慢停車。
車停后,啟動應急燈,放置警告牌,自己更換輪胎或撥打求救電話。
【本文如有侵權及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刪除!】
* 東莞市凱尚實業有限公司。專注車載充氣泵、修補液的研發與生產與一體的實力工廠,電話:0769-89916363;
最新資訊

電話:0769-89916363/89916187 服務熱線:400-8373-011 傳真:0769-87325363
地址: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求富路社區聚新二路56號
友情鏈接:機電之家、馬可波羅、 京東商城、阿里巴巴、中國供應網
東莞市凱尚實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51460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東莞

掃一掃 關注我們